7月14日,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《關于<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(2023年本,征求意見稿)>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》,其中提到:
四、電力
5.電力消納和存儲:電化學、壓縮空氣、飛輪、儲氫(氨)、蓄熱等各類新型儲能技術推廣應用,電動汽車充電設施,高效電能替代技術及設備,船舶充換電設施、港口船舶岸電設施建設和應用,跨季節儲能技術
五、新能源
2.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與應用:太陽能熱發電集熱系統、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集成技術開發應用,逆變控制系統開發制造,電解水制氫和二氧化碳催化合成綠色甲醇,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組件設計與制造,高效太陽能熱水器及熱水工程,太陽能中高溫利用技術開發與設備制造,海洋能、地熱能利用技術開發與設備制造,可再生能源供暖技術的開發與應用
4.氫能技術與應用:高效經濟制氫、運氫及高密度儲氫技術開發應用及設備制造,加氫站及車用清潔替代燃料加注站,移動新能源技術開發及應用,新一代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發與應用,可再生能源制氫,液態、固態和氣態儲氫,管道拖車運氫,管道輸氫,加氫站,氫電耦合等氫能技術推廣應用
5.發電互補技術與應用:氫能、風電與光伏發電互補系統技術開發與應用,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發電互補技術開發及應用
八、鋼鐵
2.帶式焙燒等高效球團礦生產及高爐高比例球團冶煉,氣基豎爐直接還原低碳煉鐵(不含煤制氣),高爐富氫噴吹冶煉、冶金渣余熱回收及綜合利用,近終型鑄軋一體化,加熱爐高效燃燒(包括全氧燃燒技術、富氧燃燒技術、低氮燃燒技術),熱軋氧化鐵皮無酸表面處理
十一、石化化工
12.低碳環保技術:二氧化碳高效利用新技術開發與應用(包括二氧化碳-甲烷重整、二氧化碳加氫制化學品、二氧化碳制聚碳酸酯類和生物可降解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等),可再生能源制氫、副產氫替代煤制氫等清潔利用技術,四氯化碳、四氯化硅、甲基三氯硅烷、三甲基氯硅烷、三氟甲烷等副產物的綜合利用
十二、建材
1.建筑材料等礦產資源的共伴生礦產綜合開發利用、水泥原燃材料替代及協同處置技術;綠色氫能煅燒水泥熟料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;利用清潔能源煅燒水泥熟料技術應用和生產線改造;新型固碳膠凝材料及制品制備技術;窯爐煙氣二氧化碳捕集、純化、利用及貯存技術;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技術;水泥生產制備全氧燃燒、富氧燃燒;新型干法水泥窯生產特種水泥工藝技術及產品的研發與應用;懸浮沸騰煅燒熟料工藝技術的研發與應用;新型低碳凝膠材料研發與應用示范;低鈣膠凝材料的開發與應用;粉磨系統節能改造(水泥立磨、生料輥壓機終粉磨等);建材各行業企業生產過程零外購電力、零化石能源消耗、零一次資源消耗、零碳排放、零廢棄物排放的工藝技術裝備的開發與應用;建材各行業(數字礦山、智能工廠、智慧物流)生產全流程智能化建設及升級改造;用于工程或裝備的建材產品質量追溯體系開發與應用
2.規模不超過150噸/日(含)的電子信息產業用超薄基板玻璃、觸控玻璃、高鋁蓋板玻璃、載板玻璃、導光板玻璃生產線、技術裝備和產品;航天航空等領域所需的特種玻璃制造技術開發與生產、玻璃成型和表面功能化技術與裝備開發;高硼硅玻璃,微晶玻璃;交通工具和太陽能裝備用鋁硅酸鹽玻璃;光電探測技術用紫外玻璃、紅外玻璃和特殊色散玻璃;大尺寸(1平方米及以上)鈣鈦礦、銅銦鎵硒和碲化鎘等薄膜光伏電池玻璃,TCO鍍膜玻璃;節能、安全、顯示、智能調控等功能玻璃產品及技術裝備;超薄柔性玻璃一次成型技術及裝備;智能化連續真空玻璃生產線;大型玻璃熔窯大功率玻璃-電”復合熔化技術,玻璃熔窯用全氧/富氧燃燒技術;玻璃熔窯利用綠色氫能成套技術及裝備;一窯多線平板玻璃生產技術與裝備;玻璃熔窯用低導熱熔鑄鋯剛玉、長壽命(12年及以上)無鉻堿性高檔耐火材料;核動力堆高放射性廢液固化玻璃開發及應用,大尺寸、多規格鋰鋁硅玻璃開發及生產
7.重點非金屬礦山高效開采及選礦工藝技術;石墨烯材料、氫燃料電池石墨雙極板、高性能天然石墨負極材料、核級石墨生產及應用開發;非金屬礦聚合物可陶瓷化阻燃材料;環境治理、節能儲能、國防軍工、電子信息、生物醫藥、保溫隔熱、阻燃防火、農業農村等領域用礦物功能材料生產及其技術裝備開發應用;礦物超細材料加工在線檢測與控制智能化生產線;新型靶向藥物載體礦物功能材料的制備技術開發與示范、非金屬礦物凹凸棒替代抗生素產品研發及產業化應用
十四、機械
12.關鍵密封件:大型風力發電密封件(使用壽命7年以上,工作溫度-45~100℃),核電站主泵機械密封(適用壓力≥17兆帕,工作溫度26.7~73.9℃),盾構機主軸承密封(使用壽命5000小時),轎車動力總成系統以及傳動系統旋轉密封,石油鉆井、測井設備密封(適用壓力≥105兆帕),液壓支架密封件,高PV值旋轉動密封件,超大直徑(≥2米)機械密封,航天用密封件(工作溫度-54~275℃,線速度≥150米/秒),高壓液壓元件密封件(適用壓力≥31.5兆帕),高精密液壓鑄件(流道尺寸精度≤0.25毫米,疲勞性能測試≥200萬次),氫能源儲運低溫密封,余熱回收蒸汽壓縮機軸端密封,高性能無石棉密封材料(耐熱溫度500℃,抗拉強度≥20兆帕),高性能碳石墨密封材料(耐熱溫度350℃,抗壓強度≥270兆帕),高性能無壓燒結碳化硅材料(彎曲強度≥200兆帕,熱導率≥130瓦/米·開爾文)
17.關鍵泵、閥部件:船舶及儲罐除銹用超高壓泵(壓力≥280MPa)、水刺法非織造布生產線高壓泵(壓力≥15MPa、流量≥550L/min、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≥10000h),研制超高壓聚乙烯催化劑供料泵(壓力≥300MPa、流量≥40L/h),開發太陽能熱發電用高效熔鹽泵(流量≥830m³/h、揚程≥65m、工作溫度565℃),串聯多級抗氣蝕控制閥系列化產品(公稱壓力Class600、規格NPS1~8、節流級數≮3級),高集成度PSA多通道旋轉控制閥(流量≮500N?m³/h、密封性能達GB/T13927C級要求),超高壓聚乙烯控制閥(設計壓力260MPa、流量和壓力控制精度≤1.5%),70MPa復合材料儲氫氣瓶組合閥門(公稱工作壓力70MPa、功能組件集成數≥6、泄漏率≤30NmL/h)、高效低噪燃料電池氫氣再循環泵(流量≥300L/min、系統效率≥60%、噪聲≤70dBA),加氫站用高壓高頻嚴密切斷氫氣球閥(工作壓力45MPa/90MPa、啟閉頻次≥10cycle/h),18MW及以上集成式壓縮機組、直徑1200毫米及以上的天然氣輸氣管線配套壓縮機、燃氣輪機、閥門等關鍵設備,單線260萬噸/年及以上天然氣液化配套的壓縮機及驅動機械、低溫設備等,大型輸油管線配套的3000立方米/小時及以上輸油泵等關鍵設備
十六、汽車
1.汽車關鍵零部件:汽油機增壓器,電渦流緩速器,液力緩速器,隨動前照燈系統,電控系統執行機構用電磁閥,低地板大型客車專用車橋,空氣懸架,大中型客車變頻空調,商用車盤式制動器,商用車輪胎爆胎應急防護裝置;電動助力轉向系統,線控轉向系統,怠速啟停系統,高效高可靠性機電耦合系統;混合動力系統專用發動機,低碳、零碳燃料發動機及核心零部件;雙離合器變速器(DCT),電控機械變速器(AMT),7擋及以上自動變速器(7擋及以上AT),無級自動變速器(CVT);選擇性催化還原裝置,燃油蒸發控制系統(EVAP)(含車載油氣回收裝置(ORVR)),三效催化轉化器,NOx和顆粒物濃度傳感器,高效柴油機、氫燃料發動機、汽油機顆粒捕捉器,臭氧催化轉化換熱器;燃氣高壓直噴(HPDI)發動機及供給系統;電控高壓共軌噴射系統及其噴油器,高效增壓系統(最高綜合效率≥55%);廢氣再循環系統;電制動、電動轉向及其關鍵零部件;高原寒區特種動力裝備
3.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:動力電池正極材料(比容量≥180mAh/g,循環壽命2000次不低于初始放電容量的80%),負極材料(比容量≥500mAh/g,循環壽命2000次不低于初始放電容量的80%),隔膜(厚度≤12μm,孔隙率35%~60%,拉伸強度MD≥800kgf/c㎡,TD≥800kgf/c㎡)及負極氧化鋁圖層材料;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系統(高效區:85%工作區效率≥80%),車用DC/DC(輸入電壓100~400V),大功率電子器件(IGBT,電壓等級≥750V,電流≥300A;SiCMOSFET,電壓等級≥1200V,電流≥600A);純電動重型卡車換電電池板系統;插電式混合動力機電耦合驅動系統;燃料電池發動機(質量比功率≥350W/kg),燃料電池堆(體積比功率≥3kW/L),膜電極(鉑用量≤0.3g/kW),質子交換膜(質子電導率≥0.08S/cm),雙極板(金屬雙極板厚度≤1.2mm,其他雙極板厚度≤1.6mm),低鉑催化劑,碳紙(電阻率≤3MΩ·cm),空氣壓縮機,氫氣循環泵,氫氣引射器,增濕器,燃料電池控制系統,雙向DC/DC,70MPa氫瓶及輸送管閥,車載氫氣濃度傳感器;電動汽車用熱泵空調,電動壓縮機;電機驅動控制專用32位及以上芯片(不少于2個硬件內核,主頻不低于180MHz,具備硬件加密等功能,芯片設計符合功能安全ASILC以上要求);一體化電驅動總成(功率密度≥2.5kW/kg);高速減速器(最高輸入轉速≥12000rpm,噪聲<75dB) |